減少河道污染 保護地下水源
市東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4月1日開工
本報訊 (記者 高雅敏) 2009年6月批準立項的市東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目前各種申報工作已全部結束,預計4月1日主體工程開始建設。
市東郊污水處理廠始建于1975年,1984年投入運行,日處理能力3萬立方米,為傳統活性污泥法。運行20年后,因管網不配套,實際日進水不到1萬立方米,設備、構筑物年久失修,陳舊老化,運行艱難,無法達到設計標準,已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致使我市境內御河、桑干河等多條河流和下游水庫受到嚴重污染。2000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果斷措施,決定申報改擴建東郊污水處理廠。
東郊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一期工程)2000年11月立項,2002年6月批復初步設計,2003年開工建設,2005年10月竣工,日處理能力為6萬立方米,占地161畝。工藝采用國內較為先進的、成熟的奧貝爾氧化溝技術,操作系統采用現代化的計算機遠程中央監控,主要設備實行遙控操作、監視、報警。處理后水質可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的一級標準。擴建后的東郊污水處理廠服務面積達到45萬平方公里,服務人口38萬人。為加快污水回用設施的建設步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經市政府批準,2004年4月該廠與山西新源環保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中水回用項目經營協議,將本廠二級出水有償轉讓給該公司,深度處理后供大同二電廠使用。此舉既節省了水資源,又降低了污水廠的運行成本,使污水處理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東郊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是2009年6月9日批準立項的,2009年11月完成初步設計,可新增污水處理4萬立方米,建設后總規模達到日處理能力10萬立方米,污水深度日處理5.5萬立方米。批準概算投資核定為15719萬元。
該廠負責人介紹說,隨著項目前期工作的推進,現廠內已完成了環境評價、平面測繪、場地地質勘探,設計、勘探、監理、前期土石方的招投標工作和配套管網敷設等工作。二期工程設計的拆遷、平整土方等工作正在展開,4月1日起施工隊伍正式進場。一期工程提標升級工作也將同時展開。二期工程的建設,對減少我市下游河河道及水庫的污染,保護地下水資源,為改善城市面貌、提升環境質量,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尤其對保護首都人民吃水之源——官廳水庫將作出重要貢獻。
摘自2010年3月15日《大同日報》